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深圳市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实施办法

时间:2024-05-15 07:01:4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5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深圳市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实施办法

广东省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


深圳市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实施办法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


前言
根据党的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实行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的改革,是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实现政企分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与行业管理职能的重要措施。这项改革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转变政府职
能和廉政建设;有利于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政府由管理微观经济活动转为管理宏观经济活动。

一、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根据中央和省的有关精神,我市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彻底脱钩,并且党政机关今后不准再办企业;市、区两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司法机关和政府机关与挂靠企业解除挂靠,取消行政隶属关系。
(二)具有审批、监督、管理职能的行政机构要简化办事程序。在各种表格中,“上级主管部门意见”栏目不再填写。如需要有关部门提出意见的,改为产权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
(三)把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分开;对企业由行政部门管理,向产权主管单位管理转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企业产权管理机制,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实行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后,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实行和加强全行业的管理和指导;为所有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外部市场环境;对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办事统一标准。
(五)企业集团(总)公司以出资者身份对参股企业行使产权管理,不再代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二、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
(一)实行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后,劳动人事计划指标和调配的管理。
1、深圳市所有的集团(总)公司及其参股企业、其他性质的独立法人企业,从市外调干和招调工并迁入深圳常住户口的计划指标及调配,由市人事局、劳动局统一计划、统一审批、统一管理。
2、深圳市所有的集团(总)公司及其参股企业、其他性质的独立法人企业(包括原无独立人事权的法人企业),都可直接向市人事局、市劳动局申请人事劳动指标。市人事局、劳动局每年要根据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出企业申请劳动人事指标的标准及条件,并在有关报刊上公布。

市人事局、劳动局对企业申请的劳动人事指标,按公布的标准和条件进行审核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
(二)实行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后,出国赴港(澳)审批
1、深圳市企业员工因公出国、赴港(澳)审批仍按深圳市人民政府〔1993〕第5号令第二十三条以及深府〔1993〕394号文的规定执行。
2、企业员工因私出国、赴港(澳),不再区分干部、工人,实行同一审批渠道、同一审批程序的办法。
企业员工因私出国、赴港(澳),持企业法人执照和法人代表签名盖公章的派出函,直接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审批手续,取消原由正处以上单位审批的中间环节。

私营、个体等其他经济单位的人员出国、赴港(澳),持其营业执照,国外邀请函和国内、外担保证明,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手续。(国内担保办法另订)
(三)实行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后,企业的法人登记、工商执照年检和企业注销。
1、设立法人企业,改变原由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置意见的办法。独资企业凭产权单位批准文件,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凭董事会决议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设立合伙法人企业,凭合伙人协议文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私人设立法人企业,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2、企业法人、营业单位、办事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销登记,不再由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意见,改由产权单位签署意见;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提交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变更、注销决议或者决定。
3、深圳的企业到内地投资办企业,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企业提供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的,经产权单位同意后,由市经协办按市政府有关规定审核、签章。
(四)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后有关税务事项管理。
1、企业办理税务登记、领购印制发票,可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不再由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如属非独立法人,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经营机构,在办理上述事务时,由其产权单位出具意见。
2、企业申请免税,不再由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由税务机关直接依法审理。
3、企业申请出口退税,由市贸发局签批后报税务机关依法审理。
(五)实行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后的货物进出口。
1、企业申领货物进出口许可证,取消原“由厅、局级以上单位出具申请,并交厅、局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定。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或其他正当需要,凭其独立的法人资格,直接向相应的政府外贸主管部门办理许可证审批手续。
2、企业临时进出口货物、进料加工复出口项目,在特区外销售进出口商品,取消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直接向政府外贸管理部门报批;特区外商个人自用物品进口等则直接向海关申请。
3、对价值1000元以下的货样广告品,海关直接查验放行,取消原“凭厅、局级以上主管部门证明放行”的限制。特殊情况,海关认为确有必要出具证明,由市贸发局统一办理。
(六)实行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后企业申请微利房。
1、深圳市主管微利房建设和经营的部门,根据可供房源、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制定企业购买微利房的标准和条件,并由市住宅局每年在有关报刊公布。
2、深圳市的企业集团(总)公司及其参股企业、其他性质的独立法人企业,符合购房的标准和条件,都可直接向住宅局提出购房申请,市住宅局按公布的标准和条件进行审理、纳入分配方案。
(七)实行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的改革后,涉及到建设项目立项、进出口配额审批等事宜,凡国家及广东省有关部门的改革后,涉及到建设项目立项、进出口配额审批等事宜,凡国家及广东省有关部门要求签署上级主管部门意见的,分别由市计划局、贸发局、经发局等部门归口审查签
章。
(八)实行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后,国家有关部委及外省、市驻深企业,原挂靠我市政府部门的一律解除挂靠关系。
(九)其他本办法未尽事项,如技术职称评定、沙头角特许通行证、环保申请、办理会计证、银行开户、计划生育管理、评比先进等,参照上述基本原则和具体实施办法执行。

三、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
(一)实行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后,政府领导和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分管企业(新建项目领导分工抓和领导蹲点企业分工不在此例)要从直接管理企业转向间接管理和调控;从行政审批、行政管理为主转向法制和经济手段管理为主;从直接兴办企业转向全行业的管理和服务。加强
宏观调控,以产业等政策引导企业,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政府综合经济部门要加快建立健全全市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加强研究和制定国民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战略和方针政策,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三)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面向全社会不同所有制、不同组织形式的经济实体,实行全行业管理,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条例,并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制定行业发展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指导和协调行业协会的业务工作;指导和推动全行业
企业的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等等。
(四)政府各部门要认真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和公务员的执业素质,尽快形成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政府经济管理机制。

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一)实行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后,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实行“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层管理新体制。市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委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授权范围内实施国有资产的经营和管理。
(二)建立和完善以产权为纽带的科学管理制度和体系。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过派出的产权代表按照合法程序,对子公司行使投资收益权、重要人事任免权、企业发展规划与重大经营决策权。
(三)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加强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监督、评价和审计;监督各项方针、政策和法令法规在企业的贯彻执行情况,监督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四)要贯彻执行《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制定并实施“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和“国有资产产权代表报告制度”,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代表和经营者对国有资产安全增值应负的责任并考核其经营业绩;要加强对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五、改革方案分阶段实施
八月份为改革的第一阶段。政府各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要开展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对所有办事程序、文件表格进行全面规范和清理,制定新的办事规定和审批程序。外事、公安、海关等专业机构可结合深圳改革的实际情况先采取变通办法执行,并在
执行过程中积极与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协调,取得他们的支持。
九月至十月为实施改革的第二阶段。政府各部门要及时公布新的办事规定和审批程序。
市、区党政机关所办经济实体未办理脱钩手续的,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抓紧进行财产清理,并尽快将清理结果报市财政局、市投资管理公司。
企业行政挂靠党政机关的,由原挂靠机关自行清理,行文解除行政隶属关系。清理结果报市政府办公厅。
从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一日起,我市全面实行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办法。
市政府办公厅要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的检查验收,并在方案实施的全过程中及时处理和协调出现的各种问题。



1994年8月18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规则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


第2号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规则》已经2012年5月11日市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宋希斌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行为,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提高决策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的作出、执行、监督等活动,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主要包括市人民政府权限内的下列事项: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
  (二)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四)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区域布局规划;
  (五)财政年度预算方案,大额度财政资金安排;
  (六)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和重大国有资产处置;
  (七)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城区改造等重大民生项目;
  (八)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公共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
  (九)政府公共管理职能调整与改革的重大政策;
  (十)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等重大事项;
  (十一)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十二)需要市人民政府决策的其他重大事项。
  本条前款所列涉及资金的重大决策事项,其资金额度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确定。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应当按照《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规定,由市长根据决策事项的需要,主持召开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集体讨论,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市长作出决定。
  本规则第三条规定以外的事项,需要市人民政府决定的,分管副市长可以根据市长授权,按照职责分工召开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作出决定。



  第二章 决策程序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建议,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和确定:
  (一)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或者区、县(市)人民政府提出的重大决策事项建议,经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审核后,报市长确定;
  (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秘书长提出的重大决策事项建议,经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审核后,报市长确定;
  (三)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提出的重大决策事项建议,报市长确定;
  (四)市长直接提出并确定的重大决策事项建议;
  (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建议、提案方式提出的重大决策事项建议,由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意见,经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审核后,报市长确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某些重大事项需要提请市人民政府决策的,可以通过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或者区、县(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议。




  第六条 拟决策事项确定后,由市长依照部门法定行政管理职能确定重大决策承办单位,按照本规则规定负责决策前的相关工作。
  拟决策事项需要多个部门或者有关单位承办的,由市长确定一个部门或者单位为牵头承办单位,其他部门或者单位为协助办理单位。




  第七条 重大决策承办单位应当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决策所需的信息。
  调查研究的内容应当包括决策事项的现状、必要性、可行性、利弊分析等。
  调查研究工作完成后,重大决策承办单位应当拟订决策备选方案;对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研究的决策事项,应当拟订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决策备选方案。




  第八条 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重大决策承办单位应当自行或者委托专门研究机构进行决策风险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应当对重大决策事项中经济、社会稳定、环境生态和法律后果等方面的风险作出评估,并提出防范、减缓或者化解措施。




  第九条 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决策事项,重大决策承办单位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或者委托专业咨询研究机构论证,形成咨询论证报告。  
  咨询论证报告应当作为市人民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 重大决策承办单位应当按照决策事项涉及的范围,征求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他单位意见。
  被征求意见的部门或者单位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究,明确提出意见并在规定期限内反馈。




  第十一条 重大决策承办单位应当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等社会各界对决策备选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重大决策承办单位应当组织听证。
  听证程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重大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将各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对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应当采纳;未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予以反馈。




  第十四条 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决策备选方案有不同意见的,由重大决策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协调,达成一致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提请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协调;涉及多位副市长分管且情况复杂、协调难度较大的,提请市长或者常务副市长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协调。




  第十五条 重大决策承办单位应当根据各方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协调意见等对决策备选方案进行修改,形成决策方案草案及说明。




  第十六条 重大决策事项提交市人民政府集体讨论决定前,重大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将重大决策事项提交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重大决策是否符合法定权限;
  (二)重大决策的拟定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三)重大决策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四)其他需要审查的合法性问题。




  第十七条 重大决策承办单位应当按照《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等规定的程序,将重大决策方案草案提报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




  第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办公部门对重大决策承办单位提报的重大决策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提报要求的,按照程序列为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议题;对不符合提报要求的,应当及时通知重大决策承办单位补正或者退回。




  第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集体讨论重大决策方案草案,应当按照《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等规定的议事程序进行。
  市长根据集体讨论情况,对讨论的重大决策事项作出通过、不予通过、修改、搁置或者再次审议的决定。




  第二十条 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市人民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应当及时通过市人民政府公报、市人民政府网站和有关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可根据需要召开新闻发布会。



  第三章 决策执行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办公部门应当及时对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进行工作任务和责任分解,明确重大决策执行单位和工作要求。




  第二十二条 重大决策执行单位应当根据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的具体要求,制定决策执行方案,明确主管领导、具体承办机构和责任人,全面、及时、正确地贯彻执行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确保决策执行的质量和进度。




  第二十三条 重大决策执行单位应当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汇报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提请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进行协调;涉及市人民政府多位副市长分管且问题复杂的,应当提请市长或者常务副市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落实决策的措施。




  第二十四条 重大决策执行单位发现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或者因不可抗力导致决策目标部分或者全部不能实现的,应当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在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不适当的,可以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议。
  针对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继续执行、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者修改决策的决定。市人民政府作出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者修改决策决定的,重大决策执行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少损失。




  第二十五条 重大决策实施后,重大决策执行单位应当自行或者委托专业评估机构,通过抽样检查、跟踪调查、评估等方式适时对重大决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形成评价报告报市人民政府。




  第二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办公部门负责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考核等工作,通过跟踪检查、督促催办等方式,了解和掌握重大决策执行的情况、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督查情况。
  重大决策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应当纳入市人民政府所属部门或者区、县(市)人民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作为评比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监察部门应当加强对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重大决策职责履行和行政效能的监督,依法追究违反重大决策规定的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的资金使用效果等情况的审计监督,并将审计报告呈报市人民政府。




  第二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及其执行行为,应当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市政协及民主党派、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




  第二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办公部门应当建立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档案,主要包括提请审议的决策方案草案和说明、会议纪要或者会议专项记录以及决策执行情况、执行过程中监督和反馈修正等有关材料。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则,导致重大决策失误或者重大决策执行不力的,由监察机关或者有权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追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拟订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的程序,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适用本规则。
  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的决策程序,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适用本规则。




  第三十二条 区、县(市)人民政府可参照本规则,制定本级人民政府重大决策规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则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免职的名单(1988年3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免职的名单(1988年3月)

(1988年3月12日通过)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同意国务院接受铁道部部长丁关根引咎辞职的请求,决定免去丁关根的铁道部部长职务。